4月17日清晨,璧铜线河边站站前广场热闹非凡,吆喝声、欢笑声与中药的药香交织成春日里的乡村协奏曲。以“站台经济+便民服务”为特色的“我到河边来赶场”暨中医服务进乡村活动在此拉开帷幕,借助轨道交通站点的区位优势,搭建起城乡物资流通与健康服务的双向桥梁,让“古法赶场”焕发出新活力。
活动在“经济强村”签约仪式中开始,村集体与优秀企业、镇商会顺利签订合作协议,标志着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市场主体实现精准对接。
在活动现场,站点变身“集贸枢纽”,土货“出山”与市民赶集的“双向奔赴”。30余个临时摊位整齐排列在站前广场,农家自制红薯粉、刚挖的藠头、血橙、沃柑、跑山鸡、土鸡蛋等土货琳琅满目。来自河边镇及周边村落的村民们推着板车、挎着竹篮,将自家的“宝贝”摆上摊位,不少主城市民乘坐璧铜线快轨专程来“赶集”,手提袋里装满了新鲜蔬果,在摊位间穿梭询价,烟火气扑面而来。
“以前要把菜啊蛋啊拉到璧山城区去卖,现在家门口就是‘集市’,璧铜线通了,城里客人下车就能买我们的土货!”
村民杨明丙高兴地说。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,此次活动聚焦“站台经济”,依托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集聚效应,打造“家门口的市场”,既让村民省去运输成本,又让市民体验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直供乐趣。璧铜线轨道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探索“轨道+集市”常态化模式,把站点周边打造成乡村产品展销的“微枢纽”。
在场地的另一边,中医义诊区成为另一处“人气高地”。来自璧山区人民医院、璧山区中医院、河边镇卫生院以及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民间中医馆——璧善堂的名医摆开诊台,为村民提供免费把脉问诊、针灸理疗、血压血糖检测等服务。70多岁的杨大爷在接受艾灸治疗后说:“平时去城里看病要倒两趟车,今天专家到家门口,还教我怎么养生,比去医院方便多喽!”
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中医药文化体验区,有耳穴压豆、艾灸、推拿、三伏贴等中医适宜技术展示与免费体验,还有八段锦养生运动现场教学。“我们把中医‘治未病’理念融入乡村生活,让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健康需求。”河边镇卫生院负责人表示,此次活动是“中医文化进乡村”的系列举措之一,未来将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提升村民健康获得感。
赶场不止于买卖,更成为文化体验的窗口。赶场间隙,村民们也可以到非遗体验区体验非遗技艺,有“彭氏七碗茶”茶、琴、香演绎,感受“一碗喉温润,七碗清风生”的茶香,还有古法纯粮酿造的罗家槽坊醇厚白酒免费品尝。还可以到政策宣传区,了解卫生健康、法治、消防等知识。这场融合了商贸、文化、健康的“一站式”活动,不仅是一次物资交易,更成为乡村生活方式的展示窗口。
据悉,当天集市成交额超10万元,中医团队也服务群众300余人次。活动吸引数百名市民通过轨道交通走进乡村,他们在集市上选购了各种土货,满载而归,带走的不仅仅是乡村的特色产品,更是对田园生活那份深深的向往。
河边镇负责人表示,随着“站台经济+”模式的探索,交通节点正转化为经济节点、文化节点——土货借轨道“出山”,人气循铁轨“入村”,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在这里碰撞,勾勒出产业兴、文化活、百姓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。
还没有评论,赶快抢占沙发~!